文明,是现代城市的鲜明底色。
日前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。江苏8个县级城市新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,13个设区市、16个县级城市通过复查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,总数均居全国前列。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苏精神文明建设“走在前、做示范”的担当作为,展示了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、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进展成效。
时代的画卷,底色是文明;前进的方向,思想是引领。202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,赋予江苏“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”的重大使命,指出要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,加强公民道德建设,推进书香社会建设,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。牢记嘱托,感恩奋进,江苏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,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始终保持热度不降、力度不减、次位不退的发展态势,不断增强价值引导力、文化凝聚力、精神推动力,呈现出很多可圈可点的特色亮点,“社会文明程度高”在江苏大地展现出新的画卷。一座座实践阵地,传播着文明;一场场实践活动,温暖着人心。阵阵文明清风拂遍江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,让文明“种子”从沃土中萌发,舒展开枝叶,让文明之花璀璨绽放。从上世纪90年代全城80万扫帚“扫”出首批国家卫生城市,到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,再到如今连续七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,行走在张家港,一个个文明实践“服务圈”的交织,让文明实践与群众生产生活深度融合。锦绣新江苏,文明日日新。生活在这片经济繁荣、人文鼎盛的鱼米之乡,人民群众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,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,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愈发强大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。文明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尺,也铺筑了老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。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,而文明城市的创建,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,是一场推动社会风尚向上向善的接力赛,更是一部城市精神的成长史。在江苏,从街头巷尾的“红马甲”志愿者,到精细化的城市管理,再到浸润人心的文化滋养,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、创建靠民,每一天、每一幕、每一场景都在演绎着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生动实践。近年来,文明城市创建“张家港经验”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“马庄经验”产生广泛影响;“诚信江苏”“志愿江苏”“书香江苏”,一项项特色品牌,彰显江苏人的精神气质;弘扬慈善文化、乐善好施、扶危济困成为社会风尚;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。文明创建,让每一座城市更有温暖,乡村更有风韵,城市文明程度和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。在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的壮美画卷上,每一笔深描都是时代精神的凝聚,每一滴浓墨都有文明之光的添彩。
载文明而驰,驭新风前行。文明的高度,始终映照着精神的厚度。在江苏,市民脸上自信的笑容,斑马线前礼让的默契,街角书屋飘散的墨香,让我们触摸到每一座文明城市最动人的肌理。润物无声,日用不觉。这种浸润于每个人日常的文明自觉,正是一座城市迈向更高层次文明的力量源泉。
长江奔腾两岸阔,文明如歌不息潮。新征程上,江苏儿女携手并进,共同书写大江两岸更加辉煌的篇章,让文明潮歌永远澎湃激荡?。ǔ卤θ?文)